接上文《細(xì)說普洱之——評茶》我們明白了人的口感是主觀的,不同的人是千差萬別的,而且同一個人,在不同的時候,也是不同的,因身體狀況不同,甚至有很大的反差。我們就可以正確地認(rèn)識客觀的茶了。
嚴(yán)格地說,其實人的口感也是客觀的,只不過很多人不自知,沒有很有意識地去感覺它。譬如說,當(dāng)人的身體狀況十分良好時,津液甘甜,口腔潤滑,咽喉暢通;當(dāng)人身體欠佳時,會喉干舌燥,津液苦澀。這都是客觀存在的。這跟人口味偏咸、偏淡、或偏甜,并不在同一個問題上,這只是人口味的偏好,并不是人的口腔感應(yīng)。人愛很咸、很甜的食物,是愛好。人對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的感應(yīng),是口感。甜之所以為甜,苦之所以為苦,是因為人有共同的反應(yīng)。
我們說一個茶好、壞,是相對的,有對比才有好、壞之分。假如,世上只一個茶,就不存在好、壞了。因為,世上有成千上萬種茶,才有好、壞之別。評茶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較的茶。
所以,茶是需要比較的,最起碼是兩兩以上的對比。甲跟乙,或甲跟乙、丙、丁對比,才知道誰好,誰不好。除了功力很深厚的專業(yè)人士,一般是同一時間,同一條件比較,會更清晰,更準(zhǔn)確。就是說,我們要評判兩款茶誰好誰差時,最好是同一時間,稱同一重量的茶,用同一茶具,用同一水,同一水溫,同時倒等量的水,浸泡相同的時間,同時倒出茶湯,然后,兩款茶品試一下,就會很清楚了。
當(dāng)品試到一款茶口感更舒服,證明這款茶比另一款要好;當(dāng)品試到一款茶口感更難受,證明這款茶比另一款茶要差。人們常說,煙、酒、茶很難喝回頭,會越喝越高,當(dāng)喝到好的就不愿去喝差的。其實,利用我們的天性,就可以試出茶的好、壞。在客觀,端正,沒有利益左右的情況下。遺憾的是普洱茶太多利益左右,甚至把很多人的利益都捆綁了,如前文所說的。因此,很多人是很難端正心態(tài)去喝茶、評茶的,這也許是這些人的悲哀,和沒有茶福吧!
文/無非妙道